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我国现代物流业将继续平稳发展

类别:货运新闻 发布日期:2007/4/18 8:44:38 浏览次数:1794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有望下降

我国现代物流业目前已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区间,运行质量逐步提高,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幅度,将会继续快于服务业和GDP增长的速度。

2006:亮点与不足共存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统计结果,2006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比重17.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5年的18.5%下降为18.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可以说,我国现代物流业已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区间,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增值服务、业务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新领域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根《2006年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排序》统计结果显示,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4家,超过50亿元的有8家,超过10亿元的有34家,排名第50位的为3.5亿元,比2005年的第50位增加了1亿元。特别是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短短10多年时间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随着物流业发展,企业物流观念逐步由“小而全,大而全”向“主辅分离、服务外包”转变。2006年,销售物流外包以5%~10%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已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1%,呈现出企业物流转移外包由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环节向增值服务和一体化物流模式延伸,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二产与三产联动发展的趋势。

但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粗放式经营的格局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化物流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适应企业需要的物流供应服务能力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品种之间物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创造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来解决。

2007:规模与效益并进

今年我国现代物流业将会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在物流业总体规模、发展结构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发展。

物流业总体规模将继续扩大。物流业是基础性、复合性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物流业发展必须走在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面,为“又好又快”提供支撑和保障。在经济发展,物流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幅度,将会继续快于服务业和GDP增长的速度;物流业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06年17.1%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物流业发展的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从行业物流发展来看,钢铁、粮食、煤炭、石化、汽车、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以及重点生产制造行业物流运作模式的转型将会加速;第三方物流将更多地进入商贸流通业;农业和农村物流将更加受到重视。从区域物流发展来看,枢纽港口和产业集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几个大物流节点将发挥更重要作用;随着产业梯度转移,物流服务由东向西、由城入乡的趋势开始出现,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物流格局将逐步形成。

物流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趋于协调。物流业加紧向制造业渗透,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物流服务将有较快发展。从具体的品种来看,食品物流、药品物流、冷链物流、危险化学品物流等,直接关系民生和社会安全的品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来看,业务创新和增值服务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物流企业供应服务能力的提高,将促使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预计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2006年18.3%的基础上还会有所下降。

2007年,公路“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铁路、民航、水运、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趋于完善。一批适应不同需要的专业物流园区开工建设,一些功能健全、定位准确的物流园区发挥重要作用,物流网络组织节点开始形成。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物流统计信息体系,物流学科体系建设,物流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将会稳步推进。

物流业更加开放带来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采购中心、物流中心建在中国,中国已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在布点立足的基础上,加紧深入中国国内市场,建立自身的网络体系。这一趋势必将促进我国物流业加快成熟,也会给物流企业的发展和政府监管方式带来新的挑战。

继国家“十一五”规划确立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以后,国务院于今年3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经过几年发展,特别是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合力正在形成,许多政策措施进入具体实施阶段,2007年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